重构未来——2024届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展(四)

发布者:抱石艺术学院发布时间:2024-05-22浏览次数:10

      身处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都在不断探索与重构未来的可能性。本次展览的主题“重构未来”正是对这一探索的生动诠释。旨在通过毕业生们的作品,探讨与呈现对未来世界的创新构想与前瞻思考。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们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在作品中展现了未来生活空间的多样性与可持续性。他们通过对材料的创新应用、空间的合理布局以及生态理念的融入,构建出一个既符合人类居住需求又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世界。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毕业生们对环保理念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他们在设计领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

      本次线上展览的举办,不仅为毕业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也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未来设计趋势的窗口。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能够激发更多人对未来世界的思考和探索,共同为构建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充满创意与想象力的世界,感受毕业生们对未来世界的无限憧憬与追求。在“重构未来”的旅程中,我们期待与您共同见证设计的力量与美好。

作品展示:

作品名称:自然教育视角下营地公园设计

作者姓名:黄文钰

指导老师:杨明欣

设计说明:本设计以“自然归心,乡野拾趣”为主题,致力于营造一个充满自然教育氛围的营地公园,公园不仅满足

不同人群的活动需求,也提供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

会,深入了解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培养环保意

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公园将提供丰富的自然教育项目

和互动体验,让游客通过亲身参与感受自然之美。希望

通过这样一个公园,让更多人重新认识自然,热爱自然,

共同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作品展示:

作品名称:景观生态学视角下城市湿地公园设计

作者姓名:刘欣悦

指导老师:杨明欣

设计说明:本次湿地公园设计以景观生态学为主题。设计以自然环境条件作为基础,从生态环境营建,人民生活赋能,周边产业发展角度出发,通过生态软化修复、万物栖息实现水城融合。打造一卷兼生态、文化、游憩、科教、唤醒人们在城市的湿地记忆,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以“水面清澈,天空湛蓝,构成水天一色的绝美风光”来对公园进行以生态为主的设计。湖水清澈,畔代表绿地生机。大自然的美丽和谐,代表着人和自然平衡、和谐相处。


作品展示:


作品名称:云淡风轻 林溪清隐

作者姓名:马舒畅

指导老师:杨明欣

设计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渐凸显出其重要性。本设计以老年人自发性文化活动的视角对城镇街头绿地展开研究,依据老年人的活动习惯和身体特质,为了老年人提供一个舒适的娱乐活动空间,以期归纳符合城镇老年活动绿地的流程和方法,旨在改善城镇老年人活动环境。

从使用习惯的便捷、运动姿态的流畅和戏曲表演的韵律中,提取了太极的圆润与和谐作为设计灵感。在街头绿地的规划中,融入老年人自发性文化活动的需求,将使用功能、运动流线与戏曲太极以及云朵元素相融合,创造出一个既实用又富有文化韵味的公共空间。提取中国传统元素,得到本次场景设计中不同的小品造型,因而演绎得到以“风轻云静,林溪清隐”为本次老年活动空间设计主题。


作品展示:

作品名称:基于情感共生理念的宠物公园设计

作者姓名:孙淑敏

指导老师:杨明欣

设计说明:设计理念从社会伦理发展及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人宠公共空间是不可或缺的,深圳作为以公园城市为发展方针的新一线城市,养宠人群急增,宠物增多,导致加剧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人宠矛盾激增,城市限令等问题,建设人与宠物特有的活动区域是为城市发展建设之中不可忽视的一点,通过国内外宠物活动空间特满足人宠需求,让公共空间与城市公园的依附型关系推动人宠公共空间和城市公园建设的巧妙结合。将人宠共处、美学共享、生态共融的概念引入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重构人与宠物的关系,关注人与宠物共同营造的空间环境,并将情感共生转译为空间策略,革新空间组织逻辑,空间形态与环境形象,设计一个关于人与宠物和谐共融的乌托邦。本设计以人宠公共空间设计为主要设计内容,以外貌、结构、功能、空间、景观等五个方面出发设计,为国内城市公共空间创新提供新的思考,推动公共卫生健康发展,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总结人宠公共空间的基本设施和设计思路,针对我国宠物与人共同活动的公共空间的理论和实践相对缺乏的环境下,提出人宠公共空间的设计可行性。


作品展示:

作品名称:商业街心广场智慧景观设计

作者姓名:吴诗晾

指导老师:杨明欣

设计说明:在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中,智慧景观是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智慧景观对于其他的景观设计,无疑是更好的符合了现在社会发展的方向,是我国现在现代化进程最快,最受关注,最有发展前景的区域,同样是也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发展前景,更是把未来与现在链接的枢纽。智慧景观的核心,就是智慧交互、智慧生态以及智慧运动。在智慧景观的新领域的拓展下,为商业广场的空间下,发展出一个“交互,生态,沉浸”唯一体的活动空间。在“智慧城市”到“智慧景观”的发展阶段,会更广泛的引起社会关注,求其是对于年轻人群体,所以本文是以年轻人为主视角进行智慧景观设计,通过更加新奇,智慧,精确的方式来吸引更多年轻人前往,以把智慧城市带来更多的热度。本文的方案设计重点在于,通过一个符合当代社会的主流审美的公共场所,设计出一个对景观空间内的布局以及分区功能是对于年轻人合理的功能需求,以求抓住当地文化特色,符合社会主流,向外界转达智慧交互与商业广场相结合的设计主题。在文化运用上,要彰显文化与智慧相结合;在生态运用上,要符合地区生长;在空间布局上,一方面要符合智慧主题,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开放空间和隐私空间。所以智慧景观设计必须满足年轻人的空间功能活动需求。


作品展示:

作品名称:商业街心广场智慧景观设计

作者姓名:吴诗晾

指导老师:杨明欣

设计说明:融合历史传承与现代体验,让游客在场地中通过感知情景,沉浸于闽越文化的丰厚底蕴之中。该主题公园将以情景式设计为核心,通过创造性地呈现闽越文化的多样性,从而提供一个独特的体验空间。注重细节的塑造和文化符号的运用,将增强游客对闽越文化的情感共鸣与认同感。


作品展示:

 作品名称:基于园艺疗法的儿童康复中心植物景观设计

作者姓名:李宁龙

指导老师:孙梦莹

设计说明:项目为儿童康复中心植物景观设计,以“园艺疗法”为设计主题,在设计中首要考虑的是植物对于儿童康复的疗愈作用,利用植物的疗愈特性,刺激儿童的五感传递信息来帮助儿童进行康复,减少传统康复过程中受到的侵害。设计出对儿童具有疗愈作用的康复景观,缓解儿童康复过程中的负面情绪,转移注意力,使儿童在舒适的自然环境中舒缓心情状态、锻炼身体机能、恢复身心健康,达到康养、保健、辅助治疗生理、心理和行为等方面障碍的作用。并通过植物景观的构建,满足儿童的康复需求,为儿童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础,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充分体现园艺疗法的设计理念。

设计考虑到儿童康复中心内不同人群的空间功能需求,打造了五大功能空间:娱乐空间、康复空间、植物疗养空间、休闲空间、园艺空间,通过不同的空间功能来引导儿童在活动中得到康复训练。例如:在植物疗养空间中运用不同的植物特性来辅助康复儿童进行康复活动,如植物的香味、质感、形状、声音、颜色;园艺空间为人们提供实际动手进行种植、养护、修剪等园艺操作的地方,康复儿童通过参与园艺操作活动可以带来身体的运动和锻炼,通过与植物接触和参与园艺活动减轻压力、舒缓情绪,对心灵具有疗愈作用。


作品展示:

作品名称:基于人宠互动体验的社区公园景观设计

作者姓名:李小瑜

指导老师:孙梦莹

设计说明:项目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屏西路社区公园中,占地面积约 23.2 公顷,本方案设计围绕打造一个结合人与宠物互动体验的社区公园景观设计,通过提取爪子、骨头、齿轮等元素,运用到场地设计中,表达互动设施和活动空间的设计意图。在社区公园设计中通过利用自然欢乐曲线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打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空间环境,为人宠提供舒适与便利的活动体验。注重安全和环保,确保景观设计符合相关规范标准,促使人宠互动体验更具愉悦与亲和力。在细节处理上,精心考虑元素的融合与搭配,以营造出意境与和谐,唤起人对于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尊重,提升景观设计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本方案的设计通过对社区公园的设计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人宠互动体验的社区公园。


作品展示:

作品名称:基于低碳理念的装配式商业空间设计

作者姓名:杨才华

指导老师:孙梦莹

设计说明:低碳木工坊的设计核心深植于低碳环理念之中,项目坐落于江西省赣州市万象城附近,占地总面积198平方米,包含两层建筑结构,其甲首层面积为168平方米,二楼面积为30平方米。项目功能布局合理涵盖了零售、休息、学习、突操和包厢五个不同的功能分区,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过装配式施工技术与选择低碳环保材料来降低整个建筑的碳足迹,力求在商业功能性和环保理念之间达到平衡。


作品展示:

作品名称:康养视角下老年公寓室内公共空间设计

作者姓名:袁文康

指导老师:孙梦莹

设计说明:场地位于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御湖城国际老年公寓园,经过对袁州区老龄化和场地调查,基于优越的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最终选择御湖城国际老年公寓园作为本设计康养视角下老年公寓室内公共空间的场地。设计从康养视角下,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双重压力,注重人机工程学,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以人机工程学导向的设计理念将确保老年公寓公共空间在舒适性、可达性和全面性方面达到最佳效果,为老年居民提供一个安心、愉悦的居住环境,从而达到老年人健康养老的效果。


作品展示:

作品名称:基于儿童身心发展的城市社区阅读空间设计

作者姓名:赵旭玲玉

指导老师:孙梦莹

设计说明:本项目遵循儿童生理和心理的成长规律进行设计,以“四季自然”为主题,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诠释儿童的四个发展阶段。春作为“萌芽阶段”采用绿色为基调,寓意儿童如刚萌芽的树苗,代表着活力与生机;夏是“成长阶段”采用橙色为主题,寓意儿童的生长发展,为以后的成长道路打下基础,代表洋溢热情;秋是“收获阶段”采用红色,在此阶段的儿童已经收获到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并且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社交和情感的交流表达,代表硕果沉淀;最后,冬则是“沉淀阶段”以白色为基调,表示儿童将进行一段时间自我沉淀和整合,自我意识的初步形成,代表静谧与银装素裹。


作品展示::

作品名称:地域文化视角下河口古镇民居改造设计与应用

作者姓名:陈可人

指导老师:郭嘉奇

设计说明:本设计方案尊重原有建筑形式为原则,该地相对于周边建筑房屋高度形态差不多,且被左右邻居紧密贴合,后方有个小庭院,背靠信江。前方为古镇街道。其主要区域可以大致分为上下两层。其中一楼部分又分为展区、会客厅、餐厅、厨房、卫生间等,将该重点空间部分进行合理布局。二层部分分为交流起居室、卧室、书房及卫生间等区域。结合了对院落自然环境和附近生态环境保护的考虑。该建筑形态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可以通过建筑美学、体块分析、材料选用和室内空间自然环境的理解感受到本地的人文风情。在保留传统建筑元素的基础上,引入现代技术和材料,从而实现现代技术与当地地域特色建筑的有机结合。


作品展示:

作品名称:绿色设计理念在家居空间中的设计应用

作者姓名:段佳其

指导老师:郭嘉奇

设计说明:本设计为二层loft公寓设计,室内面积为35.55平方米,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划分了不同的功能分区。loft居住空间设计考虑到空间的大小有限,需要将有限的空间尽量放大。以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和环保家具的选择以及可持续化绿色空间的设计、可持续化系统的介入将绿色设计理念融入loft公寓的设计中,旨在解决当下关于loft公寓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的环保问题以及满足年轻人对住宅空间的多元化,持续化,健康化的需求。随着loft公寓的逐渐流行,将绿色设计理念植入到loft公寓也将成为当下行业必行的趋势,可持续化的绿色设计可以使loft公寓更贴和人们向往自然轻松的生活环境,将自然融入生活给那些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的人们留出一块心灵的栖息地,让从钢铁森林中回到家里的人们拥有一片自己的绿洲。

作品展示:

作品名称:南昌湾里民宿可持续性改造设计—以风和民宿为例

作者姓名:胡瑛

指导老师:郭嘉奇

设计说明:民宿对原始建筑进行解构,将整体建筑拆分成两层,形成中间挑空,梁与柱垂直连接上下两楼的建筑布局。其次,窗户经过重新设计,采用大面积落地窗,增强了主楼的开放性,其自然光、自然风可以渗透到室内空间,促进民宿与自然的互动。在选择建筑材料时,使用木材、砖块、石材等天然材料,营造空间的温馨感和真实感,有助于保持建筑的生命力。而民宿设计在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同时,通过对自然环境、建筑环境、室内环境等多方面的整合,重新构建了民宿内外环境,实现生态与人文的有机统一,并尊重地方地貌特征、植被景观及地域文化,在此基础上进行重新布局,使之达到可持续发展目的。在配置植物时,依据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保留原始植物资源,防止本土景观受到破坏。


作品展示:

作品名称:基于设计心理学的办公空间设计应用

作者:黄兴羽

指导老师:郭嘉奇

设计说明:整个空间由两层组成,一楼主要包括前台、休息区、接待区、仓库、卫生间和室内花园,设置四个出口;二楼主要是员工的工作区,有开放的和封闭的办公空间,还有会议室、资料室、露台和老板办公室。首先办公空间的主要功能,需要会议室、休息区、开放工作区等。考虑到员工的工作习惯和需求和设计应体现公司的价值观和文化,比如创新、开放或团队合作,设置安静的工作区域或协作空间。平衡开放工作区和私密空间,设计合理的人流和物流路径,确保空间的高效使用。考虑空间的可变性,以适应未来的变化或需求。按功能和使用,利用植物、家具、隔断等把办公空间进行适当划分。色彩对人的情绪和心理会产生影响。整个空间大量运用弧形,营造出更加流畅舒适的效果。楼和二楼主要由中间的旋转楼梯衔接,室内花园的树从一楼贯穿至二楼。大量使用木质材质或木纹材质,用暖色调来营造舒适感。尽可能利用自然光,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和生产力。


作品展示:

作品名称:宜春南惹古村传统民居可持续性改造设计与应用

作者姓名:黄雨欣

指导老师:郭嘉奇

设计说明:这个设计是在保持原有建筑形态的前提下,与周围的生态环境相结合,采用可持续的材料,使建筑在保持原有地域特色的前提下,能够从建筑、原材料、自然环境中感受到当地的人文风情。同时,根据业主对现代生活的需要,完善设计方案,提升居住品质。

从平面布局看来,改造后民居的居住功能较全面,基本上覆盖了社会生活过程中常需的功能。将居住空间和公共空间合理的分隔出来。通过重组划分空间,有效的将现有空间利用,从而提升民居居住环境品质。

在改建和设计中,卫生间的一些材质选择了原有的建筑材料,并进行了再利用。茶室的家具都是木制的,可以满足茶室的日常使用,也可以作为一个休闲的地方。在白色墙面上涂刷无炭的不挥发性有机物漆。天花板采用原有的木质天花板,纵向布置。


作品展示:



作品名称:微更新视角下万载古镇民居改造设计与应用

作者姓名:胥阳昀

指导老师:郭嘉奇

设计说明:“度"是一种内在的约束与权衡,在传统民居改造中对整个改造过程的发展动向起到关键作用,而适度思想的构建有利于合理设计的开展,有利于以村民的角度思考设计内容,并推动传统民居发展中以人文本的构建。本次传统民居微更新在更新的基础上加入了“微”的概念,着重强调"微小的、精细的“更新,防止过度的大拆大建对传统建筑的破坏,在原有的建筑基础上进行梳理构,通过对关键节点的设计以此来带动周边空间的面貌,本质上也是对有机更新理念的延伸,传统民居应该走向何处,本次设计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最大程度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通过本文微更新的案例也希望能够以此来带动当地居民适度改造的思想构建,以及为各个地区传统民居的适度改造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