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提质2025届毕业音乐会:多元舞台绽放音乐教育成果

发布者:抱石艺术学院发布时间:2025-04-26浏览次数:10


2025424日及25日,我院两场2021级音乐表演专业本科班毕业音乐会在文科楼四楼音乐厅隆重举行。2025届毕业音乐会作为音乐表演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以“向新提质”为主题,全面贯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核心目标,通过精心编排的节目单与多形式的舞台呈现,集中展现了学生在演唱、演奏、跨乐器协作及艺术创新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本次音乐会节目单涵盖合唱、独唱、器乐独奏与合奏等多类形式,既保留经典旋律的传承,又融入现代音乐元素的创新,体现了音乐表演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传统与当代并重”的培养特色。

合唱篇:团队协作与情感共鸣的舞台实践

音乐会有合唱《贝加尔湖畔》拉开序幕,由专升本班罗小丽、蒙牙演唱,陈晓雪演奏。作品以俄罗斯民族音乐为底色,学生通过细腻的和声编排与情感传递,展现了合唱艺术中“声部融合”与“意境营造”的能力,为文化馆站、社区演出等集体性艺术活动积累经验。

合唱《灯火里的中国》由路国娟、何雨菡、王瑶、王浩、张鑫泉、许永强、陈文杰共同演绎,该曲以爱国主题为核心,通过多声部交织与情感递进,考验学生在大型合唱中的控场能力与集体协作精神,为未来参与企事业单位、社区文化活动的合唱演出提供实践支撑。

独唱篇:个体技艺的精准锤炼与多元表达

声乐独唱环节中,学生以个人舞台展现对不同风格作品的驾驭能力。余科容同学演唱的《虞美人听雨》,以古典诗词意境为底色,传递“听雨”时的静谧与哲思,体现传统声乐作品的情感把控力。

麦葆坚以《大江东去》诠释历史与自然的交融,展现豪迈风格;高旭旺演绎《月下独酌》,将李白诗意转化为音乐语言;黄思思演唱《我心爱的意中人》,以细腻叙事聚焦个人情感表达。

器乐篇:技术精准性与风格多样化的综合考验

器乐演奏环节覆盖独奏、合奏与联弹形式,全面检验学生在乐器演奏中的技术能力与艺术创新。古筝合奏《盛世国乐》由蔡诗情、陈涛演奏,以恢弘的民族音乐语言展现传统乐器的现代叙事魅力。

钢琴独奏作品集锦尤为亮眼:吴玉婷演绎《贝多芬第三奏鸣曲第一乐章》,展现古典音乐的严谨技术;黄诗心以《南海小哨兵》传递地域文化特色;阮欣烨演奏《焰火》(,以现代风格展现钢琴的表现张力;徐战明挑战《肖邦练习曲op.10 no.1》,训练技术精准性;高冰雁完成《车尔尼299练习曲No.7》,强化基础演奏能力;刘凡以《小夜曲》诠释浪漫主义风格;杨涵演奏《浪漫曲》展现个性化艺术表达。

合奏与联弹:跨乐器协作的舞台突破

古筝二重奏《市集》由张霄、余文慧演奏,林桂云奏鼓。该曲通过二重奏形式训练演奏者之间的节奏同步与情感共鸣,为未来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中的多乐器合作积累经验。

钢琴长笛合奏《River Flows In You》由张霄、林桂云、黄欣研演奏,以钢琴与长笛的对话形式展现跨乐器协作的音色融合能力,是“多乐器通识”教学成果的直接体现。

四手联弹《茉莉花》由胡强、余泽涛演奏,四手联弹对协调性与节奏精准度要求极高,学生需通过长期训练掌握“同步演奏”技巧,此节目直接强化了钢琴演奏领域的职业适应能力。

流行与融合:适应现代文化需求的创新尝试

吴迪与何雨菡合作演绎流行歌曲《你点的歌救了我》,以现代流行音乐为载体,训练学生在非传统演出场景中的应变能力与舞台互动技巧。

声乐合唱《梨花又开放+萱草花》由吴思荫、何琪、王妙、穆家欣、陈文杰共同演唱,李翔、水佳楠、徐汉卿指导。该曲融合传统民歌与现代合唱,展现文化传承与创新表达的结合。《喜欢》由杨雅馨、穆家欣、陈文杰演绎,以轻松流行风格考验声部协调与舞台感染力。

从经典合唱到现代流行,从器乐独奏到改编合奏,2025届毕业音乐会通过23个节目,全面检验了学生在演唱、演奏、舞台协作及艺术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这些作品既涵盖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流行的多元风格,又通过不同形式模拟了未来可能面临的多样化演出场景。

音乐会结束后,2021级音乐表演本科两个班级的集体合照将作为重要记录,定格学生们的青春风采与团队凝聚力。这场音乐会不仅是毕业的终点,更是职业发展的起点。毕业的号角已经吹响,未来山高路远,愿同学们继续在今后人生的大舞台上尽情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