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开拓学生视野,增强专业实践能力,抱石艺术学院2023级环境设计专业于2025年9月15日至9月22日开展了为期8天的《专业考察》课程实践。此次考察由廖娟老师带队,共有35名学生参加。本次考察以新余本地文化为主线,分为“非遗文化、七夕文化、天工文化、红色文化”四个主题,涵盖了非遗传承、地域文化、设计实践与红色教育等多方面内容。
走进非遗——在指尖技艺中感悟匠心
在魁星阁、昌坊古村以及兵锋国防教育基地的实地考察中,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古祠堂、园林与民居建筑的独特美学,还在夏布绣博物馆中深入了解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夏布绣”。一针一线间凝结着千年的智慧,让学生们直观地体会到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之间的紧密联系。有同学感慨道:“原来非遗不仅仅是博物馆里的展品,更是一种可以转化为设计灵感的文化资源。”
探寻七夕——湖光山色中的浪漫传说
在仙女湖、圣集寺、龙王岛与揽山湖的调研中,学生们追寻“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体会七夕文化的浪漫魅力。湖水碧波荡漾,景致如画,给大家带来身临其境的审美体验。随后,走进江口艺术电厂改造项目,同学们思考工业遗产如何通过设计转化为新的文旅空间。“空间会说话,设计赋予了旧建筑新的生命。”这是许多学生在笔记中写下的感悟。
追溯天工——在古村落中探寻营造智慧
在分宜枫溪古民居、防里村、邓家围屋以及介桥古村的考察中,同学们被斑驳古墙、精巧木作和错落有致的村落肌理深深吸引。通过实地测绘与影像记录,学生们对传统营造手法、空间布局与地域文化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廖娟老师在现场引导大家思考:“如何让古老的建筑智慧成为当代设计语言的一部分?”这一问题让同学们对“天工开物”的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感悟红色——在革命旧址中汲取精神力量
走进罗坊会议纪念馆,学生们重温革命先烈浴血奋斗的峥嵘岁月;在傅抱石故居,同学们体悟艺术与家国情怀的深度融合;在九龙山革命纪念碑前,全体师生庄严肃立,寄托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红色文化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力量。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考察让我们明白,设计不仅关乎美学与空间,更承载着文化责任与社会使命。”
丰硕成果与实践收获
八天的考察行程紧凑而充实。同学们通过走访、调研、拍摄与记录,将课堂知识与实践调研紧密结合,不仅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也提升了团队协作和独立思考能力。许多学生已经将调研素材转化为课程作业和设计灵感,展现出鲜活的创造力与专业潜能。
此次活动组织有序、安全顺利,得到了师生一致好评。通过这次专业考察,学生们真正做到了“在行走中学习,在实践中思考”,实现了从“文化认知”到“设计应用”的转化。
抱石艺术学院将继续坚持“文化+设计”融合的人才培养路径,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深度结合,努力培养具有专业素养、文化情怀与创新精神的新时代设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