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艺术专业教学改革,将课堂理论与实地文化探索深度融合,2025年9月15日至23日,江西工程学院抱石艺术学院组织2023级128名学子,在余旭、王康、白小芳等教师的带队下,开启了为期8天的云南校外专业考察实践活动。此次考察以“探寻民族文化根脉,汲取艺术创作灵感”为主题,足迹遍布建水、西双版纳、大理、丽江、昆明五地,为学子们搭建了一座走出课堂、触摸鲜活文化的实践桥梁。
9月15日,考察团队在学校指定地点集合,乘坐专车前往长沙站换乘火车,向着目的地云南出发。出发前,带队教师们再次强调了考察期间的安全纪律与学习要求,从小组分工到资料收集方法,细致的叮嘱让学子们既对此次行程充满期待,也明确了实践任务。列车上,各小组学子围绕“如何挖掘地方文化中的艺术元素”展开初步讨论,提前查阅目的地文化背景资料,为后续考察做好充分准备。
9月16日,团队抵达昆明站,稍作休整后换乘专车前往首站建水。当天下午,学子们便走进蚁工坊与建水古城,开启首场实地考察。在蚁工坊,独特的艺术建筑形态与色彩搭配让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子们驻足观察,纷纷用画笔和相机记录下线条与光影的巧妙结合;建水古城中,斑驳的古建筑墙面、传统民居的雕花细节,也成为环境设计专业学子研究地域建筑风格的鲜活案例,大家一边聆听教师讲解,一边在笔记本上标注关键设计元素,不时交流各自的发现与感悟。
9月17日,团队前往西双版纳,入住当地宾馆后,即刻前往告庄西双景。告庄大金塔的傣族建筑特色、六国水上市场的异域风情,让学子们沉浸式感受少数民族文化魅力。夜幕降临,星光夜市的热闹景象更是成为调研文创产品市场的绝佳场景——从民族特色手工艺品的造型设计,到文创产品的包装风格,学子们仔细观察、询问摊主,记录下不同产品的市场定位与文化表达,为后续文创设计积累了丰富素材。次日,团队先后考察总佛寺与傣族园,在总佛寺,傣族宗教建筑的对称美学与装饰细节引发热烈讨论;在傣族园,傣族传统竹楼的结构特点、民族服饰的色彩搭配,让学子们对少数民族视觉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知,教师们结合专业知识,引导大家分析文化底蕴对民俗与艺术风格的影响,让考察学习更具深度。
9月19日至21日,考察团队先后抵达大理与丽江。在大理,大理古城的青石板路、传统白族民居的“三坊一照壁”结构,让学子们深入了解滇西古建筑风貌;喜洲古镇的白族扎染技艺展示,更是让大家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不少学子现场记录扎染的色彩配比与纹样设计,希望将其融入未来创作。双廊古镇旁的洱海风光,则为学子们提供了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审美体验,大家纷纷以洱海为背景,尝试用速写记录光影变化下的湖面与建筑倒影。抵达丽江后,自由考察丽江古城与四方街的安排,让学子们有了更多自主探索空间——有的聚焦古城水系与建筑的共生关系,有的研究四方街的民俗活动与空间布局,还有的与当地手工艺人交流,挖掘纳西族东巴文化中的艺术符号,每一处转角、每一件手工艺品,都成为大家汲取灵感的源泉。
9月22日,团队返回昆明,走进云南省博物馆。馆内丰富的文物展品、系统的云南历史文化陈列,让学子们从历史维度梳理云南各民族文化的发展脉络,进一步理解此前考察中所见建筑、民俗、艺术形式的文化根源。当天晚上团队乘坐火车踏上返程之路,教师们利用乘车间隙,组织各小组分享考察收获,学子们纷纷展示自己的照片素材与笔记,交流此次实践中的感悟与思考。9月23日,团队抵达长沙站,随后换乘专车返回新余,至此,此次云南专业考察活动圆满落幕。
此次校外专业考察,不仅让抱石艺术学院2023级学子走出校园,在真实的文化场景中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更锻炼了大家观察、分析、提炼文化元素的专业能力。带队教师余旭表示,后续学院将组织考察成果展示与交流活动,引导学子将此次考察所得转化为具体的艺术创作,真正实现“考察促学习、实践助成长”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具有文化底蕴与创新能力的艺术人才奠定坚实基础。